2016年11月19日,2016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在電子科技大學落幕。我校選送6支團隊參加全國決賽,取得3金2銀1銅的好成績。我校獲金獎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6名,團體總分位列全國高校第10名,繼2014年後再度捧得“創青春”創業大賽“優勝杯”。此次大賽,我校也刷新了參加“創青春”大賽以來的曆史最高分數。其中由我院碩士研究生鄭靈浪創辦的革鑫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被組委會選為7個推介項目之一,參加大會路演。11月22日下午,校長鐘志華在逸夫樓會見獲獎師生代表并熱烈祝賀獲獎團隊。
鄭靈浪團隊獲獎證書
為更好地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發揚他們的精神,我們對獲獎項目負責人鄭靈浪師兄(以下簡稱“鄭”)和團隊主要成員陳相南師兄(以下簡稱“陳”)進行了專訪。
Q1:你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挑戰杯的,又是如何組建這個團隊的?
陳:我們項目起步于2015年11月,我在參賽前對“小挑”就有一定的了解,我曾經做過“小挑”的志願者。起初我和鄭師兄是在同濟創業谷相識的,當時我們在創業谷都有自己的項目,鄭師兄的項目就是衆多項目中孵化比較成功的,鄭師兄作為創業者中的翹楚,也是老師們經常稱贊的對象,後來也是基于一些機緣巧合,經過其他同學介紹,我加入了這個創業團隊。
鄭靈浪團隊與校黨委徐建平副書記合影
Q2:當時為什麼想參加挑戰杯?
陳:我當時參加比賽的目的主要是想得到一個鍛煉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機會。事實證明“小挑”的确是一個能夠使自己得到鍛煉的機會,也是一個能夠展現自我的平台。我們團隊在參賽過程中披荊斬棘,一路從校賽走到決賽,期間與各類團隊展開了激烈競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參觀項目路演
Q3:在參賽之前,你都為參賽做了些什麼準備?
鄭:首先我們這個項目在開賽前就已經具有一個很好的基礎。相對于其他項目而言,我們的項目相對較成熟,我們在2015年上半年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參賽期間,完善策劃書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公司的發展道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愈加清晰。
Q4:為何選擇了《基于锂電池負極高質量矽納米顆粒的産業化制備》這個題目?
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己的公司就是做這個方面的,我個人也認為新能源新材料是個趨勢,并且我自己有材料物理化學相關背景。這可能和同學們的普遍認知有些偏差,一般來說,我們做課題寫文章時都是先确定題目,再做實驗,最後拿去投稿。而我們參賽的過程恰恰是反過來,我們是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做了相關工作,有了自己的産品,然後再來參加比賽,根據已有成果,取了這個名字。
鄭靈浪團隊參加大會路演現場
Q5:獲獎團隊一共十個人,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你們團隊是怎麼做到統籌兼顧的?如果隊員之間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是怎麼解決的?
陳:因為大家的分工比較明确,像策劃書一項就涉及技術部分、市場部分、财務部分、風險控制還有宣傳設計,因此我們團隊内部有明确的分工,這也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團隊的工作效率。至于在參賽過程中成員之間的意見不合的情況很少出現,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目的是一緻的,就是把我們的想法清晰地呈獻給觀衆。不過我們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做得比較好,比如說負責技術方面的同學會向負責視覺設計的同學解釋清楚原理,讓他知其所以然,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向觀衆展示我們的想法。
鄭靈浪團隊部分成員在展區前合影
Q6:在參加挑戰杯期間,會不會變得很繁忙,對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影響,你又是如何進行時間安排的?
陳:其實我個人感覺參加小挑對我自身的影響不是特别大。因為作為一名研究生,我自己的對時間調控的自由度也很大,同時我的導師對我們的項目也很支持,這些都間接幫助我處理好參加比賽與學習生活之間的關系。再加之我個人在做事情時喜歡“趕早不趕晚”,從不拖延,這個好習慣也讓我有充足的時間做好每一件事情。
Q7:參加挑戰杯有大的收獲是什麼?
鄭:除了自己的項目獲得了别人的認可,得到精神上的鼓勵以外,我個人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九個師弟師妹。我的研究生生活是十分單調的,一直徘徊于公司和實驗室,白天忙公司的事情,晚上回來做實驗。我在同濟将近這三年時間裡,參加本次比賽是我最投入的一次,如果說沒有這個比賽,很難有機會認識這些優秀的學弟學妹。
我校校徽飄揚于比賽場館上方
Q8:覺得作為一名創業者,尤其是一名大學生創業者,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有什麼想對同樣有創業意向的師弟師妹們說的?
鄭:我最大的感悟是付出與收獲成正比,一分耕耘一份收獲。我最想對師弟師妹們說,在創業的過程中,學業和創業兩方面一定要平衡好,如果這個平衡點沒找好,不僅自己時常感到力不從心,身心俱疲,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校獲獎團隊合影
謹以此篇專訪,向在本次 “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中獲獎的團隊緻以由衷的祝賀,也祝願我校其他創業團隊能夠堅定理想,在創新、創意、創造、創業道路上不斷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