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微結構攝影大賽”(以下簡稱“微結構大賽”)是面向全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以物質微結構觀測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相關專業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比賽,該賽事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上海市顯微學學會、上海交通大學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征集、評選和展示大學生微結構攝影作品,引導學生發現微觀世界之美,培養科學研究興趣,提高儀器使用水平,提升藝術鑒賞能力,增進學術交流,促進共同進步。
微結構大賽自2014 年創辦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賽事規模、影響力和作品水準呈逐年提升的良好發展态勢。微結構大賽主要由各省市及高等學校舉辦的預選賽和全國總決賽組成。經理事單位申請,理事會研究決定,2020年第六屆微結構大賽總決賽拟定于2020 年11 月下旬由伟德网站是多少承辦(屆時将根據疫情提前确認線上或線下舉辦),現将征稿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大賽主題
微世界之光:極深研幾,見微知著
參賽對象
高等學校及科研院所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留學生均可報名,以個人或團隊(團隊成員一般不超過3 人)身份提交作品參賽。本科生、研究生導師,從事微結構照片拍攝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輔助提供照片的專業教師均可作為指導教師。
投稿方式
2020年微結構大賽今年繼續采用線上報名、線上投稿,具體報名流程詳見《報名指導手冊》。
1、請參賽者登陸全國大學生微結構攝影大賽官方網站 https://weijiegou.sjtu.edu.cn/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注冊。
2、注冊成功後,參賽選手可在登錄界面通過用戶名、手機号或注冊郵箱進行登錄并完成報名,報名過程包括參賽承諾、個人基本信息、參賽作品介紹和參賽作品上傳四個部分。
四、投稿要求
投稿作品應為參賽者原創。
大賽分為技術創新組(視頻動畫或圖片兩種作品形式)和藝術創新組(原圖和藝術圖),具體投稿要求如下:
技術創新組作品要求
1、參賽作品為利用材料表征設備拍攝的原始圖片或視頻動畫,視頻動畫的稿件還應提供不少于 4 張視頻中相應的快照。重點考察學術工作背景、畫面清晰程度、拍攝難易程度以及解決的科學問題等。
2、作品應拍攝于以下幾種常規設備:
傳統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聚焦離子束(以及能譜、EBSD、CL 等附件)、共聚焦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原位電子鏡顯微鏡等材料表征設備。
3、主要考察作品的清晰度,難易度(樣品制備、是否易荷電、是否易污染、是否易損傷、拍攝技術等)以及給出的科學信息。視頻動畫還應體現結構動态演變所表達出來的科學意義。
4、圖片的格式為JPG、JPEG、PNG或TIFF,大小不超過30M。視頻動畫的格式為 WMV、MP4、AVI 或GIF,大小不超過100M。
藝術創新組作品要求
1、參賽作品應包括利用材料表征設備拍攝的原圖和經過後期處理以增加藝術效果的最終圖。重點考察學術背景、拍攝專業程度、藝術美化效果和寓意等。
2、作品原圖應拍攝于以下幾種常規設備:
傳統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聚焦離子束(以及能譜、EBSD、CL 等附件)、共聚焦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材料表征設備。
3、作品原圖的後期處理應以保持原圖基本樣貌為基礎,允許進行諸如調色、銳化等基本的操作,增加作品藝術性,不允許進行圖片合成、畫面布局調整等破壞原圖基本樣貌的操作。若作品最終圖與原圖之間存在較大的樣貌差異,則不符合大賽對作品處理的要求(請參考如下示例),主辦方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
作品原圖和最終圖的格式應為JPG、JPEG 、PNG或TIFF,大小不超過30M。
五、參賽流程
(一)資格審查和線上展示(2020年7月29日至 2020 年10月8 日)
由“微結構大賽”組委會對作品進行統一審查,審查結果在網站上反饋給參賽者,參賽者可在報名界面進行作品狀态查詢。狀态為“待完善”的作品在報名期限内可進行完善後再次提交。符合競賽要求的作品在微結構大賽網站上進行展示。展示期為五個工作日,展示結束後無異議的作品進入專家評審環節。
(二)專家評審和網絡宣傳投票(2020 年10月9日至 2020年 10 月26日)
由微結構大賽組委會組織專家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選出60 件作品進入網絡宣傳投票環節。根據網絡宣傳投票結果和專家評審意見,綜合評審技術創新組和藝術創新組共計50件作品進入決賽(組委會将根據征稿情況或按比例确認不同類别入圍決賽作品)。
(三)答辯展示和現場評審(2020 年11 月下旬)
由微結構大賽組委會組織入圍決賽的作品進行現場評比(視疫情形勢而定),分技術創新組和藝術創新組兩個組别進行,參賽者現場展示作品并進行PPT 答辯(時間為5 分鐘,評委提問3 分鐘),評審委員會根據答辯情況投票選出最終獲獎名單。
六、決賽獎勵
(一)入圍決賽的參賽者将被邀請參加總決賽展示,展示要求另行通知。
(二)技術創新組和藝術創新組分别設以下獎勵:
特等獎不超過2 名,獎杯、獲獎證書及獎金10000 元/名。
一等獎不超過5 名,獎杯、獲獎證書及獎金5000 元/名。
二等獎不超過8名,獎杯、獲獎證書及獎金2000 元/名。
三等獎若幹名,獎杯及獲獎證書。
(三)凡入圍總決賽的參賽者,可申請優先獲得參加微結構大賽各理事單位主辦的招生夏令營資格(以各單位夏令營招生啟事為準)。
作品版權須知
因賽事推廣和競賽作品宣傳的需要,微結構大賽主辦方、承辦方有權将參賽作品在網絡媒體、出版物、海報上進行宣傳。參賽者應在網上提交作品信息過程中确認并同意“授權協議”(該協議不影響其作為學術成果進行投稿或作為論文的一部分在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否則視為放棄參賽。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大賽承辦方聯系人:
上海市嘉定區曹安公路4800号同心樓318室
周 龍 電話:13524363628 郵箱:15153@tongji.edu.cn
陳 波 電話:13764184380 郵箱:bo.chen@tongji.edu.cn
大賽主辦方聯系人:
上海市闵行區東川路 800 号上海交通學徐祖耀樓 4004 室
徐雲帆 電話:13761988111 郵箱:xuyunfan199556@163.com
姜 睿 電話:15757942870 郵箱:jiangrui@sjtu.edu.cn
大賽咨詢郵箱:
咨詢郵箱:zixun_wjg@163.com
全國大學生微結構攝影大賽組委會
2020年7月29日
附錄 1 技術創新組-圖片
注:2019年全國微結構大賽技術創新組一等獎作品《細胞的納米尺度彈性力學-化學成分成像》 作者 劉志斌(中國科學院大學)
本作品利用基于掃描探針平台的納米光熱顯微術和納米力學顯微術針對吞噬細胞兩種不同的亞型(M0&M2)下的細胞内結構(形貌);彈性力學(楊氏模量)和化學成分(蛋白質)分布進行了表征研究。彈性模量成像清晰顯示出M0和M2細胞内部的亞表面結構即類“蛋黃”結構(細胞核),其具有較小的彈性模量(暗藍色)。随後利用納米光熱顯微術針對M2細胞的内部化學成分進行了表征研究,發現其在1544cm-1附近存在獨特的光熱吸收,對應于蛋白質種的酰胺鍵,表面細胞内具有大量的蛋白,發現M2細胞兩端“足部”與“蛋黃”結構種的化學成分存在顯著差異。随後在1544cm-1波數下進行細胞的光熱吸收成像。發現“蛋黃”結構中存在密集的蛋白分布,細胞“足部”足部蛋白含量較少,這與彈性力學成像結果相對應。該表征手段可以實現細胞亞表面結構的辨别以及細胞内納米尺度化學成分的分辨與成像。
附錄 2 技術創新組-視頻
視頻範例:
快照截圖:
注:2019年全國微結構大賽技術創新組特等獎作品《金納米線斷裂後表面原子擴散的原位電鏡觀察》 作者 儲淑芬(上海交通大學)
本作品采用球差校正高分辨率透射電鏡(ARM200F,200KeV)和先進的高速攝像機(Direct Electron)對金納米線斷裂後的結構退化過程進行了原位觀察。盡管目前已經有研究定性描述或通過計算模拟納米結構金屬斷裂時的表面擴散過程,跟蹤并解釋了斷裂時納米線形狀的變化,但缺乏直接定量的原子尺度分析表征。
本視頻捕捉到室溫下金納米線斷裂後,“小山”狀晶體表面在崩塌過程中的原子形态瞬時轉變,發現該過程是在表面應力的毛細作用驅動下,由台階邊緣上的表面原子逐層擴散引起的,并據此在原子尺度上估計了斷裂納米線的表面自擴散系數。通過對金納米線斷裂端表面原子擴散的實驗觀察,我們揭示了納米線斷裂時的類液态行為,對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的穩定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附錄 3 藝術創新組
原圖:
注:2019年全國微結構大賽藝術創新組特等獎作品《魚戲蓮葉間》原圖作者 袁毅(九江學院)
原圖是在TESCAN VEGAⅡ型掃描電子顯微鏡下拍得超細氧化钇粉體的顯微形貌圖片,電壓20kV,放大倍數5.0k。圖中的細棒狀結構是超細氧化钇晶體,由微波水熱法合成。可見粉體中氧化钇晶體大小不一,局部團聚較嚴重。
藝術圖:
注:2019年全國微結構大賽藝術創新組特等獎作品《魚戲蓮葉間》藝術圖作者 袁毅(九江學院)
本幅作品将原SEM圖經過Photoshop反相、着色等處理使其呈現出夏夜蓮池的畫面。粉體團聚程度較大的地方着色為蓮葉和蓮花,比較分散的氧化钇晶體則視為蓮池中的戲遊的魚兒,少數着色為黃色、金黃色或橙黃色,大部分保留為灰黑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勁秀挺拔的蓮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遊到了那兒。看着成群的魚兒倏忽往來,潛沉浮躍,似乎自己也同魚一樣,輕松活潑,無挂無礙。每當現實社會的種種壓力讓我們疲憊不堪,不妨來讀讀這首詩、看看這幅畫吧,想象一下像千年前的詩人一樣站在蓮池邊,夏日的清新迎面而來,心情是不是也随之而清爽輕松起來了呢?願我們時光清淺,歲月如蓮!